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贵州省无线电发射设备销售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16:46:52  浏览:947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贵州省无线电发射设备销售管理办法

贵州省人民政府


贵州省人民政府令第123号


  《贵州省无线电发射设备销售管理办法》已经2011年1月4日省人民政府第3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赵克志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九日

贵州省无线电发射设备销售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无线电发射设备销售管理,有效维护空中电波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无线电发射设备销售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销售者),应当遵守本办法。

  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无线电发射设备,是指利用无线电频率向空中发射电磁波或传输声音、符号、文字、图像等各类信息的电子设备。

  第四条 无线电发射设备销售管理实行统一负责、分工管理、协调配合的原则。

  第五条 省无线电管理机构负责全省无线电发射设备销售的监督管理工作,派驻各市(州、地)的无线电管理机构负责辖区内无线电发射设备销售的监督管理工作。

  国家安全、公安、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广播电影电视、海关、教育、保密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无线电发射设备销售管理工作。

  第六条 销售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无线电发射设备的技术标准,取得国家相关部门核发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

  第七条 进口的无线电发射设备,未经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核准的,应当报省无线电管理机构对其使用频率、频段和有关技术指标进行核准。

  第八条 无线电发射设备销售实行售后备案制度。

  法律、法规规定不需要领取《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台执照》的无线电发射设备除外。

  第九条 销售者应当自无线电发射设备销售之日起30日内向当地无线电管理机构备案。

  第十条 备案登记时,销售者应当提供填写好下列事项的表格:

  (一)销售者的基本信息;

  (二)购买者、使用者的基本信息;

  (三)销售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基本信息;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一条 销售应当领取《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台执照》的无线电发射设备,销售者应当告知购买者到当地无线电管理机构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二条 无线电管理机构对下列无线电发射设备销售事项进行监管:

  (一)所售设备的使用频率、制式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

  (二)所售设备的技术指标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

  (三)所售设备是否取得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

  (四)销售者是否按照本办法规定对已售无线电发射设备进行备案登记;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三条 无线电管理机构对无线电发射设备销售监督检查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销售者提供所售无线电发射设备的型号核准证等材料;

  (二)对销售的无线电发射设备进行技术检测。

  第十四条 无线电管理机构对销售的无线电发射设备进行技术检测时,不得收取检测费用。

  第十五条 无线电管理机构应当不定期向销售者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

  第十六条 对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稳定、干扰公民正常生活秩序的无线电发射设备销售行为,无线电管理机构应当积极协助国家安全、公安等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第十七条 销售者销售无线电发射设备未按本办法规定备案的,由无线电管理机构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八条 无线电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在无线电发射设备销售管理中,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尚未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如何理解“核销”一词含义问题的答复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如何理解“核销”一词含义问题的答复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你局《关于对“核销”一词如何理解的请示》〔闽工商广字(1998)第281号〕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广告经营资格检查办法》第十五条以及第十二条、第十三条关于核销广告经营单位《广告经营许可证》的规定,是广告监督管理机关规范广告经营资格管理的一种措施,不属于一种行政处罚。对需要取消广告经营资格的,按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取消未通过广告经营资格检查
的广告经营单位广告经营资格问题的答复》〔工商广字(1997)第200号〕规定的程序办理。



1998年9月20日

淄博市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

山东省淄博市人民政府


淄博市人民政府令第16号


  《淄博市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已经2000年11月14日市政府第18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市长 张建国
                          二000年十二月五日
            淄博市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预防、控制结核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制定结核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


  第四条 市、区县卫生行政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结核病防治工作的主管部门,其所属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结核病防治的业务管理。


  第五条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教育等部门以及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结核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


  第六条 对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区县人民政府或者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预防接种





  第七条 市、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卡介苗接种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八条 负责新生儿接生的医疗单位,应当在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为其接种卡介苗,因特殊情况未接种的,应当在3个月内到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定的接种点补种。接种后应当填写预防接种证。未接种的,不得填写接种证。
  接种卡介苗,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


  第九条  负责卡介苗接种的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操作规程,并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指导。


  第十条 接种单位完成卡介苗接种后,应当填写《卡介苗接种登记表》,按规定统计上报。


  第十一条 接种卡介苗发生差错和异常反应时,接种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抢救治疗措施,同时报当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鉴定组织认定,并按规定逐级上报。

第三章 疫情管理与诊治





  第十二条 市、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基层结核病防治网络的组织建设,并充分利用现有的预防保健网络,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


  第十三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有计划地对本地区结核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结核病高发或者发生暴发流行的地区和单位,应当组织健康查体,查清传染源,有关单位应当予以配合。


  第十四条 医疗卫生机构对初诊的肺结核或者疑似肺结核病人,城镇于12小时内、农村于24小时内,向病人居住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疫情卡,同时将病人转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确诊、登记、报告和治疗管理。


  第十五条 肺结核病人一经发现,应当及时进行治疗,由所在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全程督导管理或者强化期督导管理。对需要住院治疗的,应当转至市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治疗。其他医疗机构不得截留和收治肺结核病人。


  第十六条 市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对住院治疗的肺结核病人,在其出院时应当将治疗结果报告其居住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未愈出院的病人应当转至居住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继续治疗。

第四章 控制传染





  第十七条 肺结核病人应当避免传播或者可能传播结核病的行为,主动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治疗和管理。


  第十八条 患有传染性肺结核的病人,治愈前不得从事下列职业:
  (一)食品、餐饮、药品、化妆品生产经营;
  (二)教育工作;
  (三)旅馆、理发美容行业;
  (四)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不得从事的其他行业。


  第十九条 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的从业人员和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的家属及其密切接触者,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的预防性结核病体检。


  第二十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单位和肺结核病人,应当按规定对结核菌污染的场所、污水、痰液、排泄物、废弃的结核菌培养基,进行消毒处理。

第五章 罚则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视情节轻重,处以罚款;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一)结核病高发和暴发流行的单位,不配合或者拒绝结核病查体及查清污染源的,处以责任者500元以下、责任单位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二)医疗单位对发现的肺结核病人不报告、不转诊、擅自收治的,按每个病人处以责任者300元、单位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因治疗不当给患者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准许结核病人从事易使传染病扩散工作的,处以责任单位5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二条 当事人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十三条 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